- 积分
- 6835
- 主题
- 精华
- 准生证
- 本
- 石鬼面
- 碗
- 觉悟
- 丝
- 暴击
- %
- 引力
- 牛顿
- 热情
- ℃
- 体力
-
- 声望
-
- 注册时间
- 2003-2-6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你准备好加入热情组织了么?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组织
x
地区:蛊术出没于湘西地区,是古代楚国南界与古蜀国的范围。蜀就是“虫目”的意思,而第一代领袖又是蚕之化身蚕从,因此可以推断蛊术与古蜀国存在某种联系。
使用者:蛊术的使用者绝大多数为女性。虽然也有依靠炼制药物使用蛊术的男性,但“养蛊”“传蛊”以及被传出种种神异传闻的人都是女性。这些女性被称为“蛊婆”或“鬼草婆”。
特征:鬼草婆在民间传说中具有两种形象,一种是极美的美人,一种是丑陋的烂眼婆子。而着两种形象都有一个相同特征——泛红的眼眶,只不过红的程度不同。(故事中居住在北皇都的巫蛊郡主则拥有着金色的眼瞳,这可能是持有极度稀有的金蚕蛊的表征。)
生态:鬼草婆在村落中是被绝对孤立、冷落的对象,被认为应该为村落中一切疾病、灾祸负责。因此生活十分艰苦、孤独而且贫穷。人们相信鬼草婆必须定时对他人释放蛊,否则便会遭蛊反噬而死。而释放蛊的对象,据说越为亲近之人效果越好。因此鬼草婆的儿女往往夭折。而丈夫在听到其妻为鬼草婆的传闻后,往往连夜逃走,不再回来。
传承:蛊术也有师承 关系,但并非一般的拜师学艺,而是极为异常的老蛊婆自发的四处寻找接班人,并迫不及待的将蛊传授过去。传授的仪式简单之极。老蛊婆只需要与继承者以任何方式接触一下(包括气息、触摸甚至眼神)并问一句“你得了吗?”对方如果回答说“得了”,传承便完成。
分析:身为鬼草婆,很少见到享有什么好处,使用蛊帮助生产、聚集财物的例子从未见过。似乎蛊只能用来害人,而且必须定期害人,所害者更往往是亲人。蛊婆也不会受到任何崇敬,不具备任何职务,只是单方面遭到唾弃和排斥。根本就百害无一利。加之老蛊婆对于传蛊的积极性,传蛊手段的简便与不容拒绝,这些大异于其他法术的特点,使我可以断定,蛊是一种更类似于诅咒、污祟的东西。蛊婆与其说是蛊的主人、使用者,不如说是被动的背负着蛊的宿主,会蛊术与其说使拥有一门法术,不如说是背负了一门诅咒。
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那般特殊的传承关系之中,被传授了蛊的女子并未具备相应的驱使蛊的能力。
在环境艰苦、疾病横生的湘西地区,蛊婆们往往背负了一切不幸,化身成为一切不幸的源头而遭到迫害。只要躲避她就可以躲避灾祸,只要攻击她就可以攻击灾祸,只要压制她就可以压制灾祸,正因为有了这样具体的讨伐对象,使得其他人不会被无尽的疾病所打击到绝望吧……
联想: 背负一切罪而使他人得安心,这与啼血的杜宇王有关系么?WS蛊术师都是女性?是杜宇王对诱惑他的鳖灵之妻的诅咒?还是——杜宇王根本就是女性?当年的真相是鳖灵污蔑她陷害自己,以至于杜宇王的自我放逐么? |
|